移至主內容

MAKER+故事系列「我認為,學習同理心就是學習做人。」

學生成長故事

 

初中的同學正值人生的探索階段,對於身邊的人、事、物都開始有更深的認識,並建立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階段,2A班的嘉馨建立了怎樣的價值觀呢?

嘉馨自少很有愛心,每次看到第三世界的貧窮狀況都因為那些瘦骨嶙峋的孩子而難過,她希望將來可以助養小孩,令他們得到溫飽,不再因為缺乏營養而夭折。

 

在一節MAKER+課堂上,老師向同學講解「同理心」,並播放一段關於長者在老人院生活的片段,這令嘉馨感受非常深刻。「我當時看到有些老年人每天都被人把手腳纏在一起,被綁在床上,真的覺得很心酸。要我一天在家沒有電視、書本或電子用品我都一定會悶得發慌,更可況是動彈不得呢?那一定很難熬。」

然而除了單單感到難過,嘉馨積極地探索社會的需要,與同學發明可以幫助他人的東西。

 

在上一個學年,嘉馨與組員設計了「啷個哩個啷」──一個會自動收集垃圾,解決亂扔垃圾問題的垃圾桶。是甚麼驅使嘉馨這文靜的女孩子鋸起木頭,做起垃圾桶來呢?她說:「MAKER+讓我明白到做人必須要有同理心,做甚麼事都要先去感受別人的感受。」

 

「有些人不是故意把垃圾到處拋的,他們可能行動不便,或只是找不到垃圾桶。我們對各人都要有同理心,所以對需要垃圾桶的人,也要展現同理心,知道並照顧他們的需要。」談到下一項發明,嘉馨因為經常看見長者行動不便,會想去幫忙,因此希望將來有機會發明一些東西讓他們可以走路走得輕鬆舒服的輔助工具。

在這學年的MAKER+的課堂中,她即將和同學繼續探討不同的社會議題,如安老、貧窮、環保等。

嘉馨非常享受MAKER+的課堂,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大家都真摯而充滿熱誠地關心身邊的社群及了解社會議題,並且不會把同理心及關愛收藏在心內,反而運用創意,排除萬難,將愛心化成具體的行動、設計和發明。她認為只要人都有同理心,就能互相支持,一起令有意義的改變成真。

 

如果年輕一代都有同理心,並運用創意將關愛具體呈現出來,他們將建構出有一個更和諧美好的社會。

 


MAKER+課堂除了是創客教育(Maker Education),更結合了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元素,讓學生建立同理心,繼而動手做,為所着緊的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以作出具體回應。

Chinese, Traditional

回應

student1

週一, 10/26/2020 - 12:19

不同的學習經歷